在朋友間大肆推薦【看見魔鬼】後,許多人說【告白】也是一部讓人感到震撼的復仇片,因為太多太多人推薦了,一部原本打算不到電影院看的片,卻在一波波的推薦下,讓我急著想去一探究竟。
劇情簡介
結業式當天,教室的學生們正玩耍吵鬧著,完全無視於老師的存在。而由松隆子飾演的中學老師也毫不在乎學生的叫鬧,逕自發表自己女兒的死亡不是意外,而是被班上同學加以殺害的驚人告白,正當學生們陷入一陣恐慌當中,老師已悄悄地展開復仇計畫。
不論是身為殺人兇手的同學、或者是老師復仇計畫,已在學生們心中種下了恐懼的因子。到底兇手殺害老師女兒的真相究竟如何?而老師在結業式告白後同時離職,又如何展開復仇計畫?
這部電影主要是以折磨心靈、帶給心裡痛苦的復仇為主,但一方是成人、一方是小孩,總覺得那些小鬼被耍著玩一樣。每一個人的告白各自牽涉了許許多多的原因,被母親拋棄的記憶、渴望得到認同的心靈、毫無理由的弒親、天才型好學生、邊緣型學生,透過不同角色的告白,拼成校園殺人事件。
如何讓一個人徹底反省,就是讓他感覺到痛。而讓他感到痛的方法就是直擊他的弱點。這是片中老師的方式,但擺脫不了神化的日劇模式,過度順暢的復仇、精準算準學生每一步的老師,回頭看時常有她怎麼會知道的疑惑。
身為曾經站在第一線的老師,這部電影實在難以讓我只專注在故事情節啊!同儕壓力、年輕心靈掩飾恐懼的方式、過度溺愛孩子的母親、沒有教學熱忱的老師、空有熱誠的老師、行為偏差的學生、校園霸凌……。電影討論版有人質疑:開場的混亂教室實在不可思議,但真實的教育現場的確有這樣的情況啊……。
老實說,【告白】讓我失望,或許是【看見魔鬼】的威力太過強大,讓它相形失色了吧。
3 則留言:
看到你寫這篇反而讓我震驚阿XDDD
因為我們一行四人去看這部電影
都覺得很精采,可能是那種精神層面的惡,有別於現在多數電影強調的血肉模糊,噴血噴不用錢
看完心裡感受就是:人性最純粹的惡意
至於說到太流暢的復仇,精準的算計
我倒覺得森口老師也沒有想過之後會發生的事情,而是種下一個因,再去看她衍生出來的果。
像是他原本只是看著少年A被同班同學霸凌,希望他會因此而受不了,想不到少年A根本一點也不在意,是直到美少女班長美月告訴森口老師,原來少年A做的這一切都只是希望得到自己媽媽的一些關注,這時候森口老師發狂的笑著,或許是因為原來自己女兒的死居然是因為這麼可笑的理由,也或許是他看到了少年A心中真正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了。小說裡面好像也有提到,其實森口老師一直不停的在觀察他們,每天也不停地鎖定少年A的網站,就是為了找到復仇的契機。
這一部電影讓我覺得精彩的另一部分是導演:中島哲也,他的作品都滿有特色的,他好像是廣告導演出身,所以整體畫面都會有一種美感,而且電影配樂都很強烈。
我朋友看完就說:這種電影真的不能看太多,因為裡面的惡意是每個人在生活中,極有可能可以做得到的或是去想像過的,跟奪魂鋸那種幾乎不可能存在現實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不過被你這麼一講,我倒會很想看看"看見魔鬼"真的這麼精彩!!
因為他是韓國片,加上他的電影名稱
幾乎引不起我想看的慾望,居然因為這部電影讓你覺得告白食之無味,那就真的值得好好看看了
想說是誰在我的網誌寫網誌...XD
告白和看見魔鬼比較不同的是:告白偏向精神折磨。只是他有太多日劇模式的疑點讓人感到不解,以少年A製作的炸彈來說,放置在他母親實驗室的時間、以及一個那麼大的炸彈,他母親卻沒有發現(放在她腳邊耶...),這我實在難以接受啊。
當然撇開這些比較不合理(當然也有許多理由能讓他合理化)的內容,整個故事內容有別於一般的復仇劇,真的是很新鮮的題材。
而劇末各種色調、配樂和畫面的美感是種視覺的精采感,只是我覺得在一開始的沉穩敘述和每人各自告白後,加上這些畫面有點難以連接啊。或許也能說是衝突的美感,只是我剛好不喜歡吧XD
真的是看見魔鬼的力道強大啊,真希望我是先看過告白才看看見魔鬼,說不定又有另番不同的感受。
建議找找看見魔鬼來看,不同於僅有身體的痛,想復仇的心情、停不下手的原因,以及殺人魔表現出來的表情動作冷血,都是值得一看的好理由。
但其實我害怕的是,在大力推薦後,期待值越高,反而會讓人對電影失望了呢!
張貼留言